玄佛服务网文章

罗鸣老师 QQ:64963319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:w649633198



 

佛教的最高哲学思想,没有之一

发布人:罗鸣 发布时间:2017年10月5日 已被浏览 878
  

佛教所说的空,并非普通人理解的不存在,空性是一种存在,而且是一种万事万物的本质性的存在。一切存在都有二谛的性质,其表面的现象就是世俗谛,而其并无独立的特性就是胜义谛,也就是空性。佛教徒只有在通达空性的基础上,进一步证悟空性,才能彻底斩断轮回之根——无明我执。

空也不是一种空白状态,很多人误解什么都不想、不起任何分别就是证悟空性,这是对修空最糟糕的误解。对于一个想解脱生死的人,首先须思维生死流转之苦,生起真实、不假造作的出离心,而后推己及人,引发菩提心,然后思维什么是生死流转的根本呢?由此而见无明是生死的根本,“我”是无明的所缘,即依教依理观察,见无明所执的“我”根本不存在,根本就没有所执的自性成就的“我”,只不过是无明的虚构罢了,由修此义而获空性正见。

《入菩萨行论》中说:“未触施设事,非能取事无。”譬如杀贼,贼在何处、是何形貌尚且不知,如何去杀?众生误执实有二我,由此幻觉而起生死之苦,就应该依教依理而引发决定解,决断所执的我根本没有,纯是幻觉,再于定中勤修此义,数数观察、思择,这才是真正的修习空观之法。

在观察认识无明所执之“我”的时候,虽然佛教内部有四家哲学观点,但应依龙树菩萨所传承下来的应成中观见来正确认识“我”,才不会犯所破过宽和过窄的过失。过宽则损坏因果法则,堕入断见;过窄则破不彻底,不能解脱。提婆菩萨说:“若见境无我,能灭三有种。”只有在清楚了达所执的“实有”是不存在的,才可能彻底灭除三有轮回的种子。在《曼殊师利游戏经》中也说:“童女,云何菩萨胜诸怨敌?白言,曼殊师利,谓善观察,见一切法皆不可得,故瑜伽师应张智眼,以妙慧剑,败烦恼敌,住无所畏,不应如彼怯人闭目。”可见唯是不分别、不思维等,就象彼怯人闭目一般,终究不能断生死根本。

即使缘空性而修三昧,如果不观察的话,也不是修空,不可能断除我执。如《三摩地王经》中说:“世人虽修三摩地,然彼不能坏我想,其后仍为烦恼恼。”后又继续说:“设若于法观无我,既观察已若修习,此因能得涅槃果,由诸余因不能静。”可见若没有无我正见,任修何法,都不是修空,更不能算修实相念佛。

《解深密经》中说:“世尊,此毗钵舍那以何为因?慈氏,闻思所成清净正见以为其因,若于诸圣教不随欲闻,是毗钵舍那障。”此破一些无知之辈,认为不学教典,只要摄心不散,自然内生圣慧而顿悟。

有人说,佛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,唯以分别执著而不证得,若离分别,则无师智、无分别智自然现前。如果对无我的道理数数观察、思择,是分别心、是执著,怎么可能生无分别智呢?因果不相随顺故。又《愣严经》也说:“妄想不歇,歇即菩提。”所以只要息下妄想,真心自然现前。

答曰:是义不然,佛语无谬,但理解不正确。佛在《圆觉经》中答普贤菩萨说:“譬如钻头,两木相因,火出木尽,灰飞烟灭,以幻修幻,亦复如是。”此说能观察的心和所观察的的境,虽然都是幻而不实,但由观察的力量将无漏慧引生出来后,则能所具亡,所有的分别也都息灭。就像钻木取火一样,火出来后,自然将两相钻之木头烧掉。

印度大德莲花戒论师于所著《修道次第论》中说:“此虽是分别为性,然是如理作意自性,故能出生无分别智。”《入中论》中说:“异生皆被分别缚,能灭分别即解脱,智者说灭诸分别,即是观察所得果。”所以必须思辨、观察方能达到无念,才能得无分别智。现今之学佛者大都对此误解甚深。禅宗诸大德说不分别、不观察,概指见道时所证境界而言。因在见道时,在圣根本智前,一切分别、世俗境相等戏论,乃至禅定、解脱也都完全息灭不现,故古德有说,我之禅法,唯论见性,不论禅定、解脱。而后人却误解为只要不分别、不观察即可开悟,岂不冤枉诸大德?若再误解古大德所说不论解脱,便毁谤一切四谛、因果等一切建立,则更堕入断见险处。所以禅宗古德们告诫后学,千七百则公案不是指导修行的方法,而是用以印证所悟的。若硬是依文解义,则必然死在句下,无法透脱。

《妙法莲花经》中说:“此法非思量分别所能知,唯自内证乃知。”当知此亦同上,内有隐含之密意在。千万不可依文解义,认为即非思量所能知,唯有一切不分别、不思维,方可契入。宗喀巴大师解释说为了破除两点,而作此语:一是破除诸增上慢者,认为只要用闻思便可以证得甚深空义,故说唯自内证,余人难思;二是破除有些人对此甚深义理妄执为实有等非理作意,而作是说。故知不是破除用正观慧如理观察。如果不这么理解,则与众多圣教相违。如《圣宝云经》说:“毗钵舍那善思择故,了达无性悟入无相。”达摩祖师用以印心之《愣伽经》说:“大慧,以慧观察,乃不分别自相、共相,名为一切诸法无性。”与如是等诸大乘甚深经典相违背。